close
如果你走在哈瓦那的街上,有穿著整齊(跟一般古巴人比起來),會說一點英語,且通常是兩人一組,有時是一男一女的鴛鴦拍檔,當這種人很友善的問你:『請問現在幾點?』(有時他們手上還帶著手錶哩!)不要懷疑,他們正是要拐你買冒牌黑心雪茄的不肖之徒。 
當他們得到你的注意之後,就會很幽默的說~哈瓦那有300萬人口,其中100萬男人,100萬女人,另外100萬是警察。以心理學的角度來分析,他們是要你感覺古巴是很安全的,我們不會騙你啦!
然後跟我們閒聊一陣之後,真面目便顯現:『要不要買一點古巴最出名的雪茄,我有門路,很便宜喔!』當我們堅決表示我們不買雪茄,一陣死纏爛打之後,堅持我們想要去有證照的地方才會買雪茄時,這些騙徒在放棄肥羊之際,不肖的嘴臉盡現:『我們聊了那麼久,給一點錢吧!』
剛開始狂人很想跟古巴當地人聊聊天,交交朋友,到最後卻都以一披索打發他們,心裡總覺得發悶~古巴人怎麼都醬子,真是失望!
到後來我們乾脆假裝聽不懂,還把背包上的加拿大國旗別針給拆下來,因為他們知道我們是加拿大人,都覺得我們是肥羊,很好拐騙的那種。
狂人後來遇到這些人就開始講波斯語,有一次古巴騙徒向亮格格下手,他們一律用西班牙語稱呼我:Chino, Chino(中國人的意思)。狂人假裝比手畫腳的說~這個女人不是Chino,她是越南人。沒想到古巴騙徒們竟然沒聽過越南這個國家,還一直說:『Tokyo, Tokyo, I know, I know, rich, rich!』真是欲哭無淚、無可奈何。

在我們出發到古巴之前就有不少親友『注文』(註一),要我們帶一些正港的古巴雪茄回溫哥華。
事前我們也在旅遊書上讀到,不要跟街上的人買雪茄,否則肯定會買到黑心貨。(還好有事先做功課
雖然這些古巴街頭的經驗不是很愉快,但至少我們沒有被拐騙到,總算是很幸運的了。這些騙徒除了賣黑心雪茄,也兌換黑心錢,古巴的幣制很混亂,一不小新就會大失血。(這一點容我以後再寫一篇來說明。)

這一張是狂人在正港雪茄店試抽的鬼樣子,亮格格也有試,覺得雪茄這東西又苦又辣,費好大勁才吸到一小口,然後雪茄上就沾滿口水,實在不懂這東西有啥好值錢的!

在亮格格的印象當中,雪茄這東西好像都是富豪或大亨的專利,但是在哈瓦那的街頭,走幾步就會看到有人抽雪茄,而且不分貴賤貧富,大家都像是被雪茄給燻黑的。

行前亮格格還特別上往查了雪茄名稱的由來,有個很有趣的典故呢~
雪茄的原文並不是英文,拼法也不是Cigar,它不是名詞而是動詞。
雪茄的原文是來自瑪雅文,原文是Sikar,即抽菸的意思。當哥倫布發現新大陸之時,迎面而來的濃郁菸味四溢,便透過翻譯問:「那是啥東西?」但翻譯卻誤譯為:「你們在做什麼?」對方回答:「sikar」因此雪茄的稱號傳承至今,由當時的動詞轉成名詞。
而雪茄的中文名稱的由來則是在1942年的秋天,剛從德國柏林和第一任妻子之張幼儀離完婚的徐志摩回到上海。一個週末在一家私人會所裡邀請了當年諾貝爾文學獎得主泰戈爾先生。
泰戈爾先生是忠實的雪茄客,在兩人共享吞雲吐霧之時,泰戈爾問徐志摩:「Do you have a name for cigar in Chinese?」徐志摩回答:「Cigar之燃灰白如雪,Cigar之煙草捲如茄(註二),就叫雪茄吧!」經過徐志摩的中文詮釋,已經將原名的形與意,造就了更高的境界。


註一:以前的台語電台賣藥的不是都說:卡緊掛電話來注文....意思就是預訂唄。
註二:「茄」字的上海發音與我們目前所說的雪「茄」近似。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亮福晉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3) 人氣()